惠州市四季鲜绿色食品有限公司 首页 惠州农村:现在农民也可以评职称啦

惠州农村:现在农民也可以评职称啦

2009-7-14 20:28| 发布者: doncwt| 查看: 1220| 评论: 0

■本刊记者 蒋玉 通讯员  闫维  李莹 曾育华

    走进惠州市龙门县农民画家罗立新的书房,在一幅幅色彩明快艳丽的画作簇拥下,一块金色奖牌摆在雕花窗前,十分醒目。这是罗立新获得农村高级技师职称的奖牌。“谁能想到,现在农民也可以评职称啦!”罗立新笑逐颜开。
    今年3月31日,包括罗立新在内的惠州市1473名农村技术人员获得了市人事局颁发的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证书。其中,农村高级技师136名、技师461名、农村技术员876名。

为“土专家”正名

    “经过30年改革开放,农民已经今非昔比。他们中有一大批拥有过硬技术、肯闯肯干的精英,可谓藏龙卧虎,比起城里的专家也毫不逊色。”惠州市人事局副局长杨荣告诉记者,“我们要做的首先是为他们正名。”
    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,这一个“正名”显然意义非凡。
    生长于惠州市惠城区水口镇的农民钟振芳,1995年开始做粮食加工生意。14年来,他逐步建起了水稻种植基地,采用“公司+基地+合作社+农机+科技”的模式,走上了科技种田之路。如今,他的水稻种植面积已达1.5万亩。
    然而,靠科学种植富起来的钟振芳,却有个心病。为了争取更高的发展平台,他瞄准了国家科研项目。但是,就因为缺少被人承认的职称,钟振芳一次次与这些项目失之交臂。
    “我们公司有能力过硬的技术队伍,但是项目组成员的职称往往是‘硬指标’,这一项就把我们的申请否定了。”钟振芳告诉记者,“当然,现在就不一样了。”
    说着,他拿出两本厚厚的资料,封面上印着“产学研结合项目申报材料”。记者看到,在项目组成员的职称这一栏,写着“高级农技师”“农技师”等字样。
    “有了这几个字,公司的未来将会大变样。”钟振芳说。
    令人欣慰的是,目前公司已经成功获得与中国科学院的合作机会,中科院的一项农业病虫害防治项目基地将建在惠州。
    与钟振芳一样,农民画家罗立新面对客户的质疑眼光更加有底气;对虾养殖户冯庭玉在同行的交流中,有了令人信服的“名头”;更多的农村技术人员也更容易获得包括政府资助、贷款等在内的优惠。
    “新农村建设,最关键的是人才。”杨荣说,“充分发掘农村人才、为‘土专家’正名,将给农村人才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。”

评定将走向常态

    第一个吃螃蟹者,必然要为此付出更多的艰辛。
    采访中,记者见到了一张“农民也可以评职称”的宣传单页,彩纸印刷、内容清晰醒目:“只要你在我市农业生产第一线且有一技之长,符合相关条件,均可申报评定农村实用人才职称。”其中,“不用收费、不会复杂、不唯学历”被突出标示,以引起农民朋友的注意。
    作为职称申报人,不受学历文凭的限制,不交任何费用,只要填两张简单的表格,就可以完成职称申报。而对职称评定部门而言,从前期调研到职称评定标准的制定,从宣传发动到组织评审,一桩桩、一件件,不能不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。
    “最困难的是制定职称评定标准,”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,“斟酌、修改了不知道多少次!”
    通过实地调研考察,经过数次讨论修改,2008年10月31日,《惠州市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暂行办法》以市委办、市府办的名义印发。文件将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分为农业工程类、农艺类、养殖类、农牧产品加工类、经营服务类、传统工艺类等六个大类,分别设置初级、中级、高级三个级别,不唯学历,讲能力、讲业绩,规范评委会设置、评定程序,拟定优惠措施,完善管理程序。
    “如今,第一批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工作已经结束,达到了预期目标。”杨荣同时告诉记者,这项工作将常态化,今后将有更多农村技术能手获得政府的认可和支持。
    “我们公司很多年轻技术员都已经排队等着来年评职称呢。”采访结束时,钟振芳对记者说。
    据悉,惠州市的这一做法下一步将在全省推广。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