惠州市四季鲜绿色食品有限公司 首页 惠州农业发展概况

惠州农业发展概况

2017-5-17 10:44| 发布者: 四季鲜| 查看: 2584| 评论: 0

惠州是广东省的农业大市和粮食主产区之一,全年气候温和、雨量丰富、日照充足、土壤肥沃,农牧业资源丰富。2015年全市粮食总产67.72万吨、蔬菜总产277.31万吨、肉类总产22万吨,全市农业实现增加值152.7亿元,增长4.3%,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15830元,增长10.2%。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主要有如下十二个特点:

一是高标农田和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。整合资源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,2013年以来完成46.4万亩,2014年、2015年连续两年获得省政府表彰,并获2200亩用地指标奖励。近两年打造总面积8万亩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13个,全市累计建成连片500亩以上的现代农业(种植业类)示范基地120多个,其中连片1万亩以上的11个,0.5-1万亩的30个。惠城区成功竞得省级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,规划总面积3.1万亩,目前核心区征地工作已基本完成,初步遴选12家企业进驻,核心区和功能区的基础建设正在有序推进。

二是特色效益农业建设加快推进。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,打造了甜玉米、马铃薯、梅菜、荔枝、龙门年桔、石湾韭黄、特色蔬菜、花卉、优质番薯、大顶苦瓜、淮山粉葛、优质紫红茄等12大特色农产品,形成了7个相对连片5万亩的特色农业产业带。2015年“十二大”特色农作物及其它特色农产品生产面积214.5万亩,总产值82.27亿元,带动农民人均增收4700元。

三是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加快推进。2015年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、市级龙头企业12家,各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60家(其中国家级2家、省级40家、市级137家),年经营收入95亿元,带动农户26万户,户均年增收6500元;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47家,总数达到1856家,成员6.9万户,辐射带动农户19.5万户,户均增收4500元。出台《惠州市培育发展市级示范家庭农场项目实施方案》,发展市级示范家庭农场52家。

四是科技兴农战略加快推进。拥有1所农业中专学校,1所农干校,4家市级农业科研所,1家省级“农业院士工作站”,28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。在惠州学院设立了“现代农业人才培训基地”和“新农村发展研究院”,在惠州农校设立了“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”。近年来每年引进、试验、示范、推广农作物新品种600多个,每年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下乡活动900多场次,培训农民2万多人次。2015年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62.5%,比上年提高1.5个百分点。

    五是农业装备设施建设加快推进。全市农机总动力136.5万千瓦,实现农业机械原值10.7亿元,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72.25%,比增1.39%。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,瓶颈环节水稻机插率提高到23.5%,走在全省前列;建设机械化烘干加工中心4个,全市粮食日烘干量达1700吨;积极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,惠东县和龙门县成功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;大力发展设施农业,全市累计喷灌面积11.6万亩、大棚面积5.5万亩,设施农业总面积达17万多亩。

六是信息、品牌、质量建设加快推进。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,建立惠州市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联盟,组织农业企业与电商企业合作对接,先后在龙门县和博罗县启动“千县万村”农村淘宝工程,并建立了2个县级运营中心和56个村淘服务站;惠州农业信息网访问总量突破4900多万人次,《惠州农业信息》杂志年发行6期,两张名片越擦越亮;“惠州农业”政务微博和微信深受好评;组织实施农业信息化示范工程,建立6个农业信息化平台及农产品电子商务信息化应用示范点,信息化服务的路子越拓越宽。累计制定地方农业标准74项,建成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5个,认证“三品”(无公害农产品、绿色食品、有机农产品)301个,培育省名牌农产品64个、市名优产品66个。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,对全市1002家农产品生产经营组织进行信用评级和分类监管,该经验做法被《农民日报》和多家省市媒体宣传报道。市县(区)两级均建有农产品检测中心,全市有农业的乡镇(办事处)100%建有农检站,每年抽检农产品样品30多万个,总体合格率在99%以上,在省2015年组织的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考核中,我市名列第一。

七是生态农牧业建设加快推进。实施世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乡镇有6个,治理面积7万亩,农药化肥施用量减少10%以上,达到减排效果。9家牲畜废弃物治理子项目工程完成年度总投资额2000余万元的90%。稳步发展现代畜牧业,加强产业规划布局,加快推广生态养殖模式,累计建设完善现代化畜牧业示范基地58个,全市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90%以上。全力防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,全市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安全事故。累计投入红火蚁防控经费1000多万元,重点区域、重点地段红火蚁巢、蚁群清除率达95%以上,建立柑桔黄龙病防控试验示范区,植物有害生物防控取得初步成效。大力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、秸秆还田、有机肥施用等生态技术,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。

八是外向型农业建设加快推进。全市现有出口菜场20家,面积约4万亩,是广东省内最大的供港蔬菜基地;出口畜禽及水产品企业78家,出口加工企业7家,供港蔬菜、生猪、家禽和蛋制品在香港市场占有较大份额。2015年供港蔬菜4.83万吨,活猪16.16万头,冰鲜禽肉1.42万吨。2008年以来,先后成功举办四届惠州农博会,签订合同金额180多亿元。2015年组织农业企业参加各级农博会、农交会及产销对接会,农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拓宽,提升了惠州农产品的知名度、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。

九是财政金融支农加快推进。认真落实国家惠农政策,年内兑现种粮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1.2亿元,惠及农户22万户。大力推进政策性涉农保险,在全省率先实现水稻、马铃薯、甜玉米三种粮食作物免费全参保,为农业生产提供托底保障。争取市级以上财政资金8.23亿元,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。引导农业企业拓展融资市场,已有金种农牧、世纪五丰等2家龙头企业在天交所成功挂牌,东进农牧在新三板上市交易,还有四季绿等一批龙头企业正在积极筹措上市。

十是农业农村改革加快推进。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试点工作,惠城区基本完成农村承包土地确权试点工作,其它县区正在按工作计划有序铺开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日益完善,大力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规范化管理,全市11083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清理核实工作全面完成,清理统计农村集体资产125.35亿元。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管理服务平台全面完善,目前市级平台已基本建成,管理系统数据库录入全面完成。农村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逐步扩大,目前大亚湾185个村(居)组和惠城区12个村(居)组基本完成。

十一是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加快推进。新一轮扶贫“双到”工作成效显著。全市57个省重点帮扶村投入帮扶资金5.67亿元,57个省重点帮扶村村集体收入平均达10万元,比帮扶前增长了5倍多,形成了“县有扶贫支柱产业,村有扶贫产业项目,户有增收致富主业”的扶贫工作格局。全市有劳动能力的8521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目标,其中纳入省考核的2409户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9000元以上,实现了贫困村100%脱贫、贫困户100%脱贫、100%贫困村的公共服务得到明显改善,在省考核中获优秀等次,受到省的通报表彰。

     十二是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。环罗浮山省级新农村示范片整合各方资金累计投入资金1.58亿元,启动建设项目104个,7个主体村的村容村貌、产业发展、文明建设等全面升级。惠阳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有序开展。第二批1个镇,22个村通过省名镇名村认定;第三批名镇名村已投入3.1亿元,完成建设项目118个;第四批名村创建全面启动,已投入8626万元,完成建设项目35个。
返回顶部